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宁波 > 文字新闻
大碶周隘陈村探索精细化治理新模式 农村迎来小区式“大管家”
发布时间:2020-11-09  来源:北仑新闻网  发布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碶上人家”“小桥人家”,在大碶街道周隘陈村,老底子农村地名——“小路跟”“前埠头”片区,如今拥有了新的称呼。要说这诗意化称呼的由来,就不得不说到周隘陈村新实施的农村小区化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在周隘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原益的带领下,该村村委班子联合党员、村民代表等,集中力量探索农村精细化治理新模式,因地制宜,引入小区式“大管家”,既改善了人居条件,又让农村把“根”留住。

  从过去农村“放养式”模式转化为“小区式”管理

  周隘陈村地处大碶街道核心地段,面积1.5平方公里,村民共计482户1123人,外来人口60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村委会根据地理条件将整个村子划分为几个片区进行临时设卡管理,人员过往、车辆进出均得到了有效管控。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临时卡口虽然撤销了,但村委班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以往,农村都实行传统的‘放养’管理模式。现在,我们通过借鉴疫情期间封闭式小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陈原益告诉记者。

  作为农村小区化管理工作起步的头件事,陈原益带领村委班子,首先将工作方案拿到了每周召开的联席会议上讨论,广泛征求民意,修改完善方案,并交由村民表决,90%以上的村民都签字通过。

  在村民们的支持下,小区化管理工作逐步推进。村委会将“小路跟”“前埠头”两个片区纳入试点范围,分别赋予了“碶上人家”“小桥人家”的新叫法,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认同感。

  紧接着,在两个片区的主要出入口,设置了岗亭,装上了道闸,配备了安保人员,实现车过留牌、物过留影、机过留号……“要想使村民享受到和城市社区居民一样的生活,这仅仅只是开始。”陈原益介绍说,在硬件设施方面,村委会还启动了“平安人家”工程,通过采取“增、移、补、建”等方法,使全村的监控探头从原来二十几个增加到上百个,监控信息实时传送到大碶街道综治办,织就了一张庞大的“天网”。

  平安还得防患于未然。为了给居住在巷道附近的村民出行提供安全保障,村委会又在每条巷道上安装了新路灯。每当夜幕降临,路灯亮起,不仅照亮了昏暗的路面,更照亮了每一位归人的心房。

  针对车辆管理难问题,村委会整合了辖区内的空闲位置,统一划停车位,有效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停车难等问题,给村民们提供了方便。不仅如此,“雨污分流”工程,人脸识别系统安装……一大波便民惠民的措施,还将源源不断地向村民涌来。

  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白富美”

  日前,记者走进周隘陈村时发现,村中的背街小巷里藏匿着一番别有洞天的景象:临河边的空地上,伫立着一座假山喷水池,闹中取静,流水潺潺;闹市背后的小巷弄里,坐落着一古色古香的小公园,公园里摆放着石桌石椅,供人们下棋休憩;村民家的屋前屋后,新腾出了一片空地,建上了三间崭新的平房,用来安置村里的五保户、高龄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而这些区域可是曾经的“脏乱差”,村民家的杂物随地摆放,村民养的鸡鸭四处游荡……

  如今,曾经的“脏乱差”一跃成为了“白富美”。“蝶变”的背后,是村委会带领村民拥抱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了满足村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村委班子从拆除违法建筑入手,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说服村民拆除私自搭建的畜圈、雨棚等,并经由村委会综合整治和改造,建成和完善了小公园、小花坛、小健身场所等功能性休闲区域,结合原有的菜场、商圈、学校、医疗等配套,村民在村里生活的便捷程度堪比城区。

  “出乎我们的意料,村民看到改造的成果后,竟主动跑来找我们,恳切要求清理房前屋后,拆除私搭乱建。”短短几个月的工夫,村民们由被动到主动,这一欣喜的改变,让陈原益和村委班子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不仅说明了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也成为了村委班子今后努力工作的动力所在。

  对村民而言,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人居环境的改善,映入脑、化于心的是文明涵养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就在今年8月,为进一步扮靓乡村的“颜值”,周隘陈村推行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基于农村底子弱等因素,工作难度不言而喻。如何破冰?“我们还是用老办法,农村是熟人社会,由熟悉的党员带头干,更容易激发村民的干劲。”于是,8月25日当天,全村第一位垃圾分类督导员——村书记陈原益正式“上岗”,他坚守在新建的分类点位旁,手把手教村民如何分类垃圾。

  接下来,全村55名党员每天轮流“站岗”督导。这下,村民们可坐不住了:“党员干部用心干,村民就得走心学,垃圾分类我们也要尽点心、出份力。让我们加入吧,我们保证站好这班岗。”几个村民代表来到村委会,当场表了决心。很快,村里的垃圾分类志愿队伍就发展壮大起来,并通过这种“滚雪球”的效应,使垃圾分类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村民的文明自觉。

  文明之花一旦扎根于乡村的沃土,必将迎来开枝散叶。当下,在周隘陈村,乡贤时常“坐镇”村民说事长廊,及时化解村里的矛盾纠纷,引导大家心平气和地相处;村民自发参与治安巡逻队伍,为乡里乡亲撑起“安全伞”……渐渐地,文明的新风已嵌入农村治理、环境提升以及文化事业等村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讲文明重品德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以前建设美丽乡村,总会遇到各种阻力,而如今,无论是村里的换届选举,还是大小议事会上,村民都很支持村干部的工作。”陈原益感慨地说,村民与村干部的良性互动,给予了村干部极大的信心。下一步,村委会将继续带领村民创新治理,真正将周隘陈村打造成为城里人向往、农村人自豪的美好家园。

上一条:涟水县推行五项服务机制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