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精巧的“小爪”,一条机械臂前后上下地灵活转动,不到两分钟,100条毛巾被整齐码好,进入包装流程。在璜泾镇雅鹿村的米吉纺织车间里,10多台这样的叠毛巾“机器人”无休运作,可替代数10名工人。据企业主介绍,这些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可帮了他们大忙,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还缓解了传统企业招工难的困局。而这些“机器人”从概念到设计全部出自95后小伙黄圣杰。
黄圣杰并非科班出身,对于机械制造等基本属于门外汉。但多年在父辈的毛巾厂里耳濡目染,加之自幼对模型等的喜爱,黄圣杰格外热衷钻研智能设备方面的知识。黄圣杰告诉记者,毛巾生产作为传统行业,前道纺织、制造等环节自动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但后道整理包装却一直依靠人工。“后道程序属于简单的重复劳动,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因此往往前道生产好的毛巾后道无人整理,在车间里杂乱堆放,很多毛巾生产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黄圣杰说,因此他开始琢磨这能不能用智能设备来替代人工完成这项枯燥的工作。
由于本身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黄圣杰首先走访山东、浙江等地,探访智能设备制造企业,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他们,希望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共同设计出这样的机器,但每家企业都无法给予最佳方案。“机器设计的难点在于毛巾的抓取。由于毛巾轻薄,且相互摩擦力大,如何抓取毛巾成了一个难题。”黄圣杰介绍说,他刚开始设计的方案是用设备将毛巾吸起来进行整理,但如此轻薄的毛巾很难吸取,多次实验都失败了。去年7月,他再次来到苏州一家智能设备制造企业,相互交流发现依旧存在很多技术难题。
“当时感觉蛮失望的,正准备离开时我突然灵光一闪。”黄圣杰告诉记者,虽然毛巾轻薄,但毛巾表面独特的机理使得毛巾很容易夹起来。“只要机械手指足够精细,就能很容易地将毛巾夹起。”突破了设计的瓶颈,黄圣杰的第一代毛巾整理“机器人”很快诞生。“第一代设备比较简陋,能够完成毛巾整理和点数的功能,已经能够替代大部分人工了。”黄圣杰告诉记者,在自家的企业试用后,他拍摄了视频,分享在朋友圈,不少同行咨询用的是什么机器。“因为面临同样的问题,很多同行希望向我们购买这样的设备。”黄圣杰说。
但黄圣杰没有急于量产出售,而是希望进一步精进自己的设计,让这台“机器人”更为成熟。他很快发现第一代设备稳定性不够,毛巾叠放不够整齐。“第一代是试验机,根据使用效果我又对一些细节做了调整,第二代机器的稳定性和效率都有了提高。”看到了市场需求,黄圣杰去年年底成立了自己的智能设备制造企业,并组建研发设计团队,对相关技术申请了专利,如今已经完成了一百多台机器订单,客户从太仓本地发展到了浙江、山东等地,叠毛巾“机器人”也升级到了第三代。
“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实现毛巾制造无人化。”黄圣杰说。记者了解到,继成功研发叠毛巾“机器人”后,黄圣杰正全力攻坚毛巾包装“机器人”设计制造,让“机器人”自动包装打包。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设计环节,进入试验阶段。
与团队讨论设计细节、听取客户使用意见……自从成立了公司,20出头的小伙黄圣杰格外忙碌。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他选择独自打拼,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智能制造大有商机,但要做出成绩着实不易,特别是我这样非专业出身的,需要花费更多精力。”黄圣杰接受采访后,马上踏上旅程,前往浙江考察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