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原理,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我们研发的螺丝同样可以应用在绣花机上,这样能够提高设备的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日前,2020高校院所先进科技成果诸暨对接会上,浙江大学申永刚教授在对该科技成果进行路演,他的一番话引起了台下就座企业家的共鸣,随后的洽谈会上,与会绣花机企业负责人纷纷向申教授咨询。
申教授所指的不是简单的螺丝,称之为新型防松装配紧固件,这是他们十几年科研的结晶,具有防松、减震、降噪等多种功能,已经在高铁、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申教授告诉记者,在一次走访诸暨企业时得知,绣花机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螺丝等硬件研发瓶颈,于是,团队针对绣花机的技术问题进行专项攻关。目前,团队针对绣花机的防松装配化改造正在申请发明专利3项,并申报绣花机振动体型波软件著作权。
申教授对诸暨绣花机产业的了解,源起我市探索建立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3年前,我市与浙江大学等8家高校院所签约共建科技协同创新中心,8家高校院所充分发挥在科研、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选派骨干教师驻点我市,向我市企业转化优质科技成果,摸排和解决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及人才合作,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与智力支持。“建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后,我们一批教授就在诸暨扎了根,不仅定期、自主走访企业,还可以根据市科技局发送的共性技术难题攻关‘英雄帖’,与企业开展针对性的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申教授说。
高校智库转化为产业智囊,为我市创新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据了解,自2018年诸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我市共引进校企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97个,协作攻关企业技术难题300余项,总投资超1亿元,累计发放产业化项目奖励1100余万元。
常态化日常对接以企业问题为导向,而成果对接会,则成为了高校引领创新的平台。在日前举行的2020高校院所先进科技成果对接会上,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10所高校院所,精选出了与我市产业匹配度比较高的科技成果项目,这些项目团队的专家和负责人走上讲台进行路演,让企业家们大开眼界。
路演一结束,浙江天蝶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强立刻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科明教授开展对接。“听了陈教授路演,他们的‘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工厂一站式解决方案’项目十分吻合我们企业当前的需求。”刘学强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从原来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数字化解决方案传统软件服务向硬件开发转型,而现有储备人才不够,急切需要和高校合作开发。经过一番接洽后,双方达成初步意向,接下来将首先共同成立数字化研究中心,致力于我市装备制造行业的数字化改造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