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港街道烟墩村的藕塘里,舟山龙荫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官新和藕农忙着一起采藕,成片的荷叶携着缕缕清香随风摇曳,仿佛讲述着这位农业“门外汉”致富不忘扶贫的故事。
机缘巧合从事农业屡获奖
1989年,时年16岁的官新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达州应征入伍,来到东海之滨,成了一名海军战士。退伍后,官新到舟山浙海油污水综合处理有限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他与农业结下缘分。
“当时发现公司租赁的200多亩土地闲置,觉得怪可惜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官新发动公司员工开垦土地,种植起了四季青、大白菜等蔬菜品种,供给单位食堂。“蔬菜成熟后,口感和品质都相当不错,销路也很好。”初次尝试后,丰收的喜悦让这个“门外汉”对农业种植充满兴趣,并辞职从事农业生产。
2014年,官新牵头成立了舟山龙荫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烟墩村承包了300余亩土地种植蔬菜。哪知头两年,遇上低温雨雪冰冻和罕见暖冬天气,大量蔬菜烂在地头。“有天气的原因,也跟土壤结构、蔬菜品质有关。”不甘心失败的官新,又筹资80万元搭建钢质大棚,谋求转型发展。
官新还到其他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学习取经。在前往台州考察时,他发现当地种植的西瓜口感好、销路旺,于是引进技术人员试种“8424龙荫牌西瓜”,并连续两年摘得省农博会金奖。官新还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在四川、云南等地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引导社员帮扶村民共致富
新居民李芬是一位来自江西的80后,也是该合作社最早的社员之一。“以前和丈夫在深圳打工收入尚可,但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李芬说,在亲戚的介绍下,她和丈夫辞掉了在深圳的工作,来定海务工,后来加入了合作社从事蔬菜种植。
走进李芬承包的大棚基地,只见绿油油的小青菜长势喜人,李芬忙着采摘成熟的小青菜,准备运往岑港农贸市场销售。李芬告诉记者,一开始因缺乏种植经验,收成有限。官新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们夫妻俩,和他们一起研究如何挑选品种、改良土壤、科学种植。“本地产的蔬菜新鲜又营养,品质高、销路广,很多批发商抢着收购。”李芬说。如今,李芬和丈夫承包的50余亩蔬菜基地,常年种植小青菜、油麦菜、木耳菜等20余种叶菜,她负责播种、采摘等农事,丈夫跑运输跑销售,一年下来家庭收入有30余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目前,该合作社有社员3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四川、安徽、江西等地的新居民。此外,合作社还与烟墩村的几十位村民签订长期劳务合同,提供就业机会。在蔬菜丰收季节,合作社还以15元每小时的时薪雇用村民进行农事劳作,增加他们的收入。
穿梭两地来回奔波扶贫路
2018年,在舟山市和四川省达州市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背景下,官新通过积极申报,舟山龙荫农业专业合作社进入“达菜入舟、舟鲜入达”主要运作名单。他不断为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奔走。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官新跑遍了达州市80余个乡村,并与当地10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特困户、贫困户达成种植协议,共计有3000吨的蔬菜订单,包括土豆、包菜、白萝卜、四季豆、长豇豆等蔬菜品种。
“官新为人热心又负责,‘达菜入舟’利润薄,但他并不计较。”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2019年6月14日,来自达州市的28吨新鲜土豆运抵“万泰·三农汇”舟山三农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是“达菜入舟”项目到位的首批蔬菜,并被运往本地主要批发市场及“菜篮子”直供店销售,以低于市场价销售给市民。“菜篮子”丰富了,官新又想到宣汉县有名的土黄牛。“每头牛重七八百斤,一车能运送来10000多斤新鲜牛肉。”官新告诉记者,他从宣汉县各乡镇农户手中收购,再将牛从几十里、上百里的山路上赶下来,集中装车运来。
今年7月初,官新又在宣汉签订了60000只大白鹅的养殖协议书,将从下月起开始运抵舟山。官新说,身为达州人,能为家乡做点事,在帮助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同时,又能丰富舟山市民的餐桌,他打心底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