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新江南小区是昆山高新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在实施垃圾分类初期,正是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刚刚起步阶段,居民对这个新生事物不理解,有居民会有一些抵触情绪。一年来,通过入户宣传、发放资料、举办活动等良性互动和人性化推广方式,垃圾分类在小区变得更易接纳、更显真情、更有温度。得益于此,该小区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投放正确率95%以上。
除了新江南小区,截至目前,全区61个居民住宅小区、22个行政村全部加入到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新区更加注重后端收运、回收体系建设同步开展,使其与垃圾分类品种相衔接、与资源回收利用相协调。”昆山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高新区按照“不同人员、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的分类收运机制进行分类收运,通过合理布局垃圾处置中心、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及分拣中心,进一步完善全品类、全流程垃圾分类体系,大大提升了可回收垃圾利用水平。
当被问及生活垃圾分类的短板和难点在哪,该负责人直言不讳:“在农村。”今年以来,高新区将农村垃圾分类作为重点,达到了“群众便于接受、财力可以支撑、易于面上推广、长期能够持续”的良好效果,走出了一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新路子。比如,面对“怎么分、谁来分、可持续、如何管”四个难题,设置与城市标准一致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实行“四分类法”,建设5座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厨余垃圾实现就地处置;在每家每户门前设置两个垃圾桶,第三方公司每天两次上门收集,将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回收、高效利用。
群众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只有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长期坚持、形成习惯,才能取得良好成效。据介绍,高新区将村委会作为“第一责任人”,逐户上门发放分类垃圾桶和分类指导手册,现场演示,手把手指导,重点帮教,同时通过发放日用品作为奖励等方式,增强村民垃圾分类主动性,做到愿意分、能够分。在此过程中,高新区还借助“大党委”共驻共建互联互动机制,与多家共建党组织联合开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学校和家庭延伸,带动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
从前端的人人分类到后续各个环节,垃圾分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高新区“软硬兼施”,形成了“一分二查三劝导”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分”是居民在家中做好垃圾分类后,投入对应的垃圾分类箱;“查”是对垃圾袋进行破袋检查,对分类不准确的居民进行现场指导和讲解;“劝导”是对多次分类错误和非投放时段随意乱扔垃圾者予以公示,对屡教不改者劝导和处罚。此外,高新区在推广“三定一督”模式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大执法联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