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滨海县天场镇陈老电商服务站内,主播李杨正在进行网络直播。展示产品、介绍情况、发放优惠券,开播仅半个多小时,就吸引近千名顾客观看直播、购买下单。
近年来,滨海县以打造苏北地区电商强县为目标,努力加快电商园区载体建设,倾力引进电商发展平台,全力完善电商物流配套,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致力做强农特产品品牌,助推创业就业增收富民。
开拓直播带货新渠道
今年疫情之下,许多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然而,网络销售、网络配送却大为走俏。“我们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向广大消费者直观介绍滨海优质的农副产品,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用地道的滨海美食。”李杨是滨海大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他介绍,为了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商品供给,做到防控生产两不误,滨海县天赐场商城直面危机,借助电商平台,整合人力资源,开通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账号,开拓直播带货新渠道,打开线上销售新局面,促进销售方式升级“扩容”。
针对本地农产品适合电商发展的特点,滨海县量质并举提升品牌效应,将电商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与三只松鼠、百草味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将全县白首乌、海产品、五醍浆白酒、蔬菜干等作为主推产品上线,进一步挖掘优势资源、精深研发包装,着力提升“盐阜”“苏合秾园”等本地农产品电商品牌人气,形成适宜网销的特色商品。
打通增收致富新门路
电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电商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加速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每年8月左右,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梨花雨生态休闲园内梨果高挂、清香扑鼻,金黄色的蜜梨让人垂涎欲滴。村民于海洋的果园位于梨花雨生态休闲园内,看着来来往往到果园里或是采摘的游客或是收购的小贩,他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
“春赏梨花秋摘果。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很多市民喜欢开车来梨园赏景采摘,既解决了我们农产品卖不出去的难题,还带旺了村庄旅游,农民增收致富步入‘快车道’。”于海洋家的梨果不愁卖,价格还不低。“目前我们的批发价是1公斤4元钱左右,很多种植户把这个蜜梨放在电商销售,基本供不应求。”于海洋说。
滨海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助农作用,果老首乌、陈氏食品等农产品龙头企业采用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创新“互联网+农户+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模式,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旗舰店,带动广大农户种植白首乌近万亩,每亩可为种植户带来万余元收入;陈氏食品在“善融商务”平台电商扶贫专栏中销售“滨海大米”“大套蜜梨”“条河小花生”等20多种农特产品;京东特产滨海馆上线销售滨海农特产品169种,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
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电商平台人人都可参与,“货”都可往里摆,但是要想销得出、销得好,就必须在“质”上下功夫,提升产品的品牌质量,才能增添经济新活力。滨海县突破农村物流、信息流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依托企业平台建设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致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解决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既富“脑袋”又鼓“口袋”。
在正红草柳编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记者看到,从餐盒、宠物窝到收纳箱、成套桌椅等,每一样工艺品都精美实用,正红柳编技艺的独特魅力令人称奇。“近年来,我们借力互联网,对草柳编等传统产业进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以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形成线下加工、线上销售的农村电子商务格局。”滨海柳之源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刘安成告诉记者。
“我们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动广大农民在网上买全国、卖全国,促进‘提篮小卖’向订单式生产、网络化销售转变,农村网点布局日趋完善。”滨海县商务局电商科负责人陈志勋告诉记者,全县先后建成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和菜鸟物流中心各1个、天猫优品服务站25个,农村淘宝服务站40个,益农信息社296个,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为村民提供代买代卖服务,已累计下单100多万笔,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以今年全国第一批、江苏第一名的成绩,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滨海港经济区首乌村作为盐城市电商脱贫示范单位,将参加商务部和央视财经频道开展的“百村直播看脱贫”大型融媒体宣传活动。
累计创成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1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1个、省级电商示范镇2个、省级乡镇电商特色示范园(街)2个、省级电商示范社区1个、省级电商众创空间1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个和省级电商示范村7个。
引进创业孵化功能模块,目前入驻创业团队(企业)28家,总产值近2亿元;成功打造1万平方米快递物流中心和2万平方米的代发云仓,日均收发件量超10万件;新经济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电商产业招商签约入驻新经济企业31家,商业招商签约入驻企业65家;省级电商示范镇天场镇建成5000平方米的电商创业中心和京东商城中国特产滨海馆,入驻电商企业21家。
滨海县电商产业助推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