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全市慈善事业发展大会暨“常熟慈善奖”表彰大会召开,“同在阳光下——慈善一日捐”活动同时举行。市委书记周勤第期待广大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更加积极、踊跃地投身慈善事业,共同汇聚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磅礴力量,为实现常熟“三增三进”目标,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委副书记、市长焦亚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崇华,市政协主席王建国出席会议。
周勤第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致以崇高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常熟慈善事业发展的各级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全市广大慈善工作者、志愿者表示亲切问候。他说,市慈善总会成立的20年,是常熟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20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离不开有责任心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无私奉献,更离不开各界人士共同营造的“互助博爱、向善共赢”的良好氛围。
周勤第指出,要让慈善在常熟成为一个共识。要充分认识到慈善事业意味着文明。常熟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参与慈善事业,能够增强人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自豪感和公民意识,有利于形成友爱互助、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要充分认识到慈善事业意味着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向有特殊困难的人献出一份爱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要充分认识到慈善事业意味着和谐。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在全市形成最广泛的共识,把慈善事业作为扶贫助困、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推进。
周勤第强调,要让慈善在常熟成为一种时尚。慈善是你我的事,党员干部要带好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身体力行,以“慈善一日捐”为契机带头捐、模范捐,支持慈善组织开展工作,主动参与慈善活动,积极做慈善事业的推动者、实践者和服务者。慈善也是大家的事,要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慈善组织要积极对接不同的社会需求,不断开发优秀、优质、可供选择的公益慈善项目,更好更有效地实现爱心单位和个人的捐赠意愿,让人人皆可慈善、人人走进慈善。慈善更是全城的事,要营造全城慈善的氛围。慈善要有更强的感召力,就要善于利用现场活动、互联网、融媒体等多样化载体来宣传和推广,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要充分发挥慈行善举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正面典型影响、教育群众,让慈善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同时,要持续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和慈善实体建设,给慈善事业创造发展的沃土,让慈善在全市蔚然成风。
周勤第要求,要让慈善在常熟成为一股力量。慈善要成为助推发展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企业家在做大做强企业后,慷慨资助困难群众,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吸引更高层次的人才、收获更广阔的市场。要把这样的良性循环做得更大更好,培育更多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现代企业家,让他们参与到常熟的发展和慈善中来。慈善要成为社会治理的独特要素。广大慈善公益团体要把触角深入社区的大街小巷和农村的田间地头,充当政府和市场的补位,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深层次服务城市建设。慈善要成为城市形象的靓丽底色。慈善事业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让慈善融入城市的肌理、成为城市的底色,需要大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板块、各部门以及各级慈善组织,都要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共同点亮“小城大爱”的城市形象。
焦亚飞主持会议。他要求各部门各板块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要坚持弘扬慈善精神,积极培育慈善文化,不断丰富慈善发展内涵,强化慈善事业社会影响力;要坚持典型引领,持续加大慈善事迹宣传力度,动员全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凝聚社会各界、广大市民群众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发展,切实营造全市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氛围;要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深入挖掘慈善资源,拓宽工作思路,扩大慈善覆盖面,让慈善力量在社会进步、人文和谐中发挥更大作用。
会上宣读了中华慈善总会贺信和江苏省慈善总会贺信。会议听取了全市慈善事业工作报告,表彰了一批为常熟慈善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市慈善总会、梅李镇、常熟农商银行作交流发言。
20年来,市慈善总会共募集慈善资金约7.05亿元,救助支出4.8亿元,惠及群众18.8万人次,有30余万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助学、助医、助老、助孤、助残等领域,主动从事款物发放、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近年来,慈善资助更是拓展到了药品发放、职业教育、失独家庭、拥军优抚、消防安全、城管环卫、公卫体系等民生新领域。常熟慈善公益事业的创新发展,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肯定。在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名中,常熟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七。在今年的第四届“苏州慈善奖”中,本市共有13个单位、个人、项目获奖,获奖数位列苏州大市前三名。
市领导朱兴元、赵红、殷丽萍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