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20余位文物、考古、规划、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富阳,实地考察新登古城,并参与论坛为千年古城复兴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区领导华之江、孙洁参加。
3年累计投入4.3亿元复兴古城
新登于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置县,1958年撤县。据史料记载,新登历史上有3次造城,分别为唐初的唐故城、唐末的杜棱城、明中期的明城。目前尚存的是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的明城,古城墙原长约2100米,现存完整部分1714米,高5至7米。今年6月29日,新登千年古城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被列入杭州市18个文旅“金名片”培育项目。
按照“城墙上的江南”的总体定位和“一环五片十八巷”的空间结构,3年来,新登镇累计投入4.3亿元,实施古城建设项目9个,积极与中青旅、伟光汇通、杭报集团华媒控股等企业对接,吸引社会资本推动古城复兴。争取今年9月完成秉贤街、新城街保留房屋的立面整治,10月恢复西门至南门段城墙、城河,12月城墙全部恢复并贯通,年内实现贤明湖湿地公园蓄水。
当天上午,专家学者们不畏烈日炎炎,实地踏勘城墙内古城现况。如今,南门城墙考古基本完成,发现了砖砌道路遗址,以及排水沟的遗迹。南门道路东侧,还发现了原会文馆的旧址,并有鹅卵石路面、墙基、地面以及柱础的遗迹。西门考古正在实施,已发现墙基、路面等遗迹。
专家学者为古城复兴建言献策
下午的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宣传片《城墙上的江南》,听取新登镇关于古城复兴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陆建松以富阳乡贤的身份抛砖引玉。他希望,新登古城一定要在研究之上明确定位、定好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古城的人、地关系,并思考文旅融合的方法。而对古城的传播利用,只有让文物“活起来”才是最好的传承。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会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文锦(退休前曾任省文物局副局长、杭州市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对上世纪末新登古城墙被评为市级文保单位一幕仍印象颇深。“古代城墙,围山而建的并不多见,只要做好后期的修复工作,新登古城墙完全可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陈文锦说,古城复兴不能完全按照新城的方式建设古城,而应与古城的城市肌理相结合,更接近古城原有样貌。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滋认为,新登古城墙“山边城”的形式是独一无二的,将成为明清城墙建筑特点的一项重要补充。“应对古城进行系统性的保护,包括城墙、护城河等,对城门、城墙雉堞的修复要加大研究,对城墙防卫功能要加深挖掘。在修复、复建时要考虑地域特色、空间关系、文脉肌理及体量等。”黄滋建议。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国土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表示,不论是申遗还是旅游开发,都应该提高对新登古城的定位,提升文化自信。新登要以人为本,关注城内原生态生活的人,以及与新登有关的人与故事。
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周俭从规划角度为新登描绘了一张蓝图。“我认为,新登古城的最大特色归纳为‘城堡样式的古城墙’。新登是一个山水环抱中的古城,规划建设应注重山水空间,比如让‘十字街’往西延伸至葛溪,实现有机更新;通过高城低河,让人们登上城墙找到眺望观景的绝佳点,强化‘城墙上的江南’这个独特的IP……”
杭州市园文局世界文化遗产与名城保护处处长郎旭峰说,古城保护与开发关键在于理念的更新。要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开发保护的整体性;要坚持改善民生,完善老城区的生产生活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提出,要坚持高标准谋划,作长远打算,统筹考虑,不能急于求成。古城开发复兴过程中要注重做好保护遗产、调控人口、改善设施、优化环境、赋予功能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