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袋、缝合,仅4秒,一袋50斤的大米就从生产线上稳稳落地。春节后,厉高中位于东关街道葫芦山村的大米加工中心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去年一年,从这里出去的大米替厉高中挣到了近400万元的销售额,而今年的计划是突破500万元。
“光种田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了,必须拉长产业链。”面对蹭蹭上涨的人工、土地租金成本,从2015年起,厉高中尝试将自己手头余留的晚稻用于大米加工。他一口气投入70多万元购置设备,扩建仓库。为了把米推向市场,这位埋头种了20余年地的种粮大户也开始张嘴吆喝跑销售,还为大米注册了商标。牛刀小试之后,厉高中又以高于市场的收购价向周边种粮大户回收稻谷。
目前,他的“壮老汉”舜耕大米不仅顺利进入了周边普通百姓的家庭,还稳稳占领了本地各大酒店和食堂的餐桌。 2016年和2017年,舜耕大米两次亮相省农博会,连获“浙江省好稻米”称号。
从2016年7月开始,厉高中在省中科院的指导下尝试无公害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田埂遍植香根草和芝麻,进行植物除虫。今年,无公害种植面积已增加到1000亩。他的想法是,通过无公害有机米的种植,增加稻米附加值,寻找新的利润点,慢慢形成大众米跑量、优质米创利的格局。
今年2月初,厉高中又把自家的大米搬上了绍兴市农产品博览会,撤展结束回家后,他陆续接到了许多慕名买米的电话。这让他觉得,是时候改变原来单一送货上门的销售模式,要主动出击,“我打算在住宅小区设立实体销售点,并通过扩大仓储能力,打入大型超市,方便居民就近买米。”
不过,厉高中认为,从稻谷到稻米,这条产业链还不够长。去年年底,他考察物色了一家经营多年的年糕加工厂,并达成了初步协议:对方负责加工,大米提供、品牌推广、市场销售由他全权负责。“一个年糕加工厂,一年消化的大米就能达到100多吨,利润也比单卖米要高得多。”厉高中对今年的这项新业务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