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责任。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在提出加快形成15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宁波特质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中,明确要求“建设长三角‘金南翼’的发展高地”。宁波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如何主动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这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也是未来宁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机遇。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按照国家规划纲要、省行动方案和市行动计划的要求,全力抓好六大领域120项任务的落实,形成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的积极态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重大项目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保障。2020年以来,我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通苏嘉甬铁路项目工可通过预审查,沪甬跨海通道完成战略规划初步研究,甬舟铁路项目金塘海底隧道本阶段海上钻探全部完成,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一期完成投资12.8亿元,栎社机场四期启动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重大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甬舟一体化先行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合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科创资源加速集聚,高等教育合作全面深化,杭甬“双城记”、甬舟一体化、甬绍一体化、甬台一体化等区域合作事项紧密对接。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导,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坚决扛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使命,奋力助推长三角‘金南翼’发展高地建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将全面接轨上海。进一步拓展7个沪甬专项合作协议的外延和内涵,规划建设沪浙合作发展区,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外溢,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共享度,让沪甬两地的商缘、亲缘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将全力服务全省“四大”建设。推进甬舟、甬台、杭绍甬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推动平台共建、交通共联、产业共兴、服务共享、能源共保、生态共治,打造以前湾新区为重点的湾区经济。特别是在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快甬舟深度一体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提升交通枢纽地位上,将编制长三角高质量交通一体化发展宁波专项行动计划,高质量对接长三角相关交通规划。加快推进通苏嘉甬、甬台温福、金甬、甬舟、杭甬高速复线等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做实沪甬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启动开展机场四期前期工作,支持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在促进产业科创协同上,高起点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加快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一体推进产业提质扩量与关键技术攻关,建设一批完整、强大、有韧性的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完善“科技大脑”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数据对接,加快推进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宁波分中心建设。深化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继续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区域城市联合举办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双向对接会。
在打造对外开放门户上,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继续高水平建设17+1经贸合作示范区,筹备做好明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加快建设中意(宁波)园区,积极推进航运大数据中心等功能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浙江自贸区扩区到宁波,充分发挥好三大综保区作用。积极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宁波综试区“正面清单”扩增与检验检疫准入范围扩大,并试点部分进口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深入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在推动优质同城服务上,加快编制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宁波专项行动方案,深化沪甬、杭绍甬、甬舟、甬绍、甬台等区域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才、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的跨区合作。运营好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飞地,联动举办院士专家“甬舟行”活动,加快确定甬舟人才服务一体化互通互认实施办法。加快引进高能级教育资源。继续扩大异地就医定点范围,进一步拓展至安徽省。进一步落实长三角投诉举报协作和数据共享应用机制,到年底累计培育长三角异地异店退换货企业40家以上。深化长三角区域文旅合作,举办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旅游博览会国际旅游展,联合舟山推广国际自由行和会奖旅游产品。
“一体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一体化的目的必然是发展,且这种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市发改委将和相关部门一道以钉钉子精神实施好《宁波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精谨细腻画好工笔画,助推宁波成为长三角“金南翼”的发展高地,奋力书写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宁波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