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家统计局的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尚未出炉,但多项已公布的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加速复苏的迹象。不少专家认为,疫情对生产供给的影响已逐渐消退,如何进一步提振需求成为经济下半场的一个关键问题。
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6月份CPI同比上涨2.5%,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8%;6月份PPI同比下降3%,上半年PPI比去年同期下降1.9%。
从CPI数据来看,环比继续下降,低于预期。市场分析认为,居民消费价格趋于平稳,表明疫情对供给端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走出了U字形的PPI数据,更直观地反映了生产的好转。6月份,连续多月低迷的PPI数据由降转升,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环比下降,同比降幅也在收窄。
在上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表示,从金融运行看,前期的各项数据也显示经济发展逐步回归正轨。
初步统计,2020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6.22万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上半年,多项金融指标创下新高,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对此,多位专家分析认为,多项金融数据保持高点高增长,既有信贷环境宽松、金融支持实体效率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市场主体活跃度在提升,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获得修复。
“应该说是实体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加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介绍,近期对全国300多个地市的信贷需求调查显示,企业信贷供需两旺,金融机构审批贷款的提款率上升比较明显。
虽然6月份生产、消费、投资等数据尚未出炉,但前5月的数据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恢复态势。在疫情影响下,生产部门表现出较强韧性、恢复较快,接下来需求端有何表现,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要实现经济正增长,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充分发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推动消费和投资恢复正增长,恢复出口和进口。二是要充分发挥新经济新动能的作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表示。
在需求端,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好引擎,被认为是决定经济复苏的关键。目前,消费市场正保持复苏态势,市场销售已连续3个月降幅收窄,大类商品汽车销售出现复苏,各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也陆续站至荣枯线以上。
但市场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还没有到来,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万亿元,同比下降13.5%。一些分析对此表示出谨慎乐观,认为下半年消费将继续保持温和复苏,反弹幅度恐不及预期。
面对消费复苏存在的不确定性,相关政策正在加速酝酿和兑现,以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新业态发展,多个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出口转内销刚刚获得全方位的政策“套餐”支持,汽车、家电等商品不断迎来新的政策“红包”,同时,服务行业的复工复产也在加快推进……
从中央到地方,各种促消费政策不断加码,居民的消费信心正在回升。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4%,比上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相信随着市场消费热情的回升,下半年经济复苏将获得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