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半年度商业环境第三方评估,即将启动。“今年以来,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对营商环境的持续性要求更高,对提优速度也更为迫切。”市发展改革委人士透露说,此番评估将对30多家部门和单位的营商环境查差补短,准确评价我市营商环境便利度。
无锡营商环境建设近年来一直是“加速跑”:去年出台营商环境2.0版后,今年上半年又自加压力,推出了营商环境3.0版。6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无锡列于经济活跃城市的营商环境综合排名第四。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在营商环境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第四”或许更意味着“奔跑”的动力:如何换挡提速、缩小和“领跑者”的差距,无锡营商环境建设需要更大的驱动力,驶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深处”。
从“点对点”特惠走向高质量普惠
“其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都不相同,对开办手续繁琐、获得信贷难、社保压力大、人才流动不稳定这些不同时期会遇到的问题,总希望得到全覆盖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办成一两件事。”锡山区一家机械装配企业在锡发展近4年,企业享受无锡政务环境红利的同时,也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无锡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成效显著,像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跨境贸易智能化走在省内甚至是全国前列,但在年初全省营商环境测评中,在获得用水、市场监管、获得信贷、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等领域上仍然有着很大提升空间。营商环境优化需要从某个领域、某个点的“特惠”转向“普惠”。
市发展改革委改革处相关人士分析此次央视《报告》的评判标准——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政务环境、普惠创新五个维度对营商环境进行评判,即“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政务环境”“普惠创新”的“三硬两软”评估标准。各地都在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硬件”的前提下,“普惠”无疑是得分空间。
“推动银税数据直连,逐步将‘银税互动’受惠企业范围从纳税信用A级和B级企业扩大至M级企业”“2020年底实现在‘灵锡’APP中增加个人办电入口,全面拓展客户线上办电渠道”……4月发布的《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0》,释放出了“扩面”的信号。即将举行的半年度第三方评估,将对其中压缩审批事项、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构建信用奖惩体系等18个重点领域进行评估,其中重要一项,即是否具有从“点对点”到“点对面”的“平台”服务思维。
提升“一网通办”的“含金量”
“办事不再求着工作人员,方便了、满意度也高了。”不少在无锡发展的企业家这样描述对近年来营商环境提优后的感受。好的营商环境的指数,也是一个企业的满意度指数。
“企业办事不再求人,一方面,是因为办事员拿出了‘店小二’的服务态度;另一方面,是营商环境这个大的生态能畅通运行,就是常说的‘服务上网’‘数据跑路’。目前在无锡,有些手续仅跑一次还不能办完。”宜兴一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觉得,对照一线城市,无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能力还需要再提高。
根据《2019年无锡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测评,因为部门间数据没有完全流通、部分办理环节间没有实现并联办理,无锡“一网通办”程度不足。如在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办理用气等平均前往办事大厅跑动次数仍需要2次;各部门数据共享不足,更多事项亟待纳入“一网通办”。
以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市行政审批局今年曾梳理出了围绕市场经营、不动产登记、公共服务设施接入和出生、就业、入学、社保等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100件“一件事”。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事项已完成编制,进入网上调试阶段,届时将通过政府多个承办部门联办,形成办事的合力,提高“一网通办”的“含金量”。
抓住“真问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2019年以来,全市新增企业6.84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1.30万户。营商环境的改善,从市场主体的大量催生中得到了印证。但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是一场持久战。有小微企业主反映,“融资难”问题经过服务优化,递交的材料是少了,审批流程也比以前快了,但离线上线下都能贷款、可随借随还有差距。
市发展改革委人士对此分析表示,此次《报告》把“金融服务”归类到了硬性因素,说明对激活市场主体来说,这是具有代表意义的“痛点”。金融服务实体能力不足,制约的是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发展思路。优化营商环境,简政放权是基本的,但是企业需要解决“融资难”这类真问题,要抓准每个企业的具体难处做优化和提升。
一组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体现出了解决“真问题”的可行空间: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约1400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约14%左右;预计7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约15000亿元。进一步夯实金融的“普惠底色”,今年需要持续发挥好无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和“普惠贷”融资增信作用,推动更多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平台上线,尽早实现征信数据的对接整合,从根子上去破解银行对小微企业“不敢贷”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