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室,接受了来自千里之外的解放军总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实施的5G远程操控手术。这是继去年两家医院合作完成全国第二例的基于5G平台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特发性震颤远程手术后,实施的全国首例利用5G技术,远程操控术中脑电图和微电极记录系统,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手术。中国移动的5G网络技术有效解决了4G网络条件下手术视频卡顿、远程控制延迟明显等问题,手术近乎实时操作。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随着5G网络在我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5G应用场景将成为现实,新的服务和应用将层出不穷。”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为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可靠网络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5G基站760个,开通组网621个,建成数和开通数均位居全省前列,市区已基本实现5G信号连片覆盖。预计全市全年建成开通5G基站1500个。届时,将完成重点园区、核心商圈、重点交通枢纽、高校等区域的5G深度覆盖。
此外,我市作为中国电信的全国4个5G-SA(独立组网)试点城市之一,中国电信的一批网络专家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在淮上区沫河口区域开展5G-SA条件下网络建设和各项业务功能验证调测工作,各项测试工作已经全面完成。目前,蚌埠电信开通独立组网基站超过250余个。
5G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我市全力支持5G领域技术创新,积极培育与5G相关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3个、专利2126件、各类标准53件。目前,中电科41所联合中国移动等发布了5G测试技术白皮书;中电仪器(安徽)公司与爱立信、安徽移动三方围绕5G测试和应用等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球最大的通信基站滤波器设计制造商—大富科技迁址蚌埠,并与客户联合设计出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耗电最低、结构最优的5G有源天线系统产品(AAU)。5G生态产业园、中电仪器仪表安防产业基地5G通讯及太赫兹产业园、芯动联科年产9000万片5G智能传感器等项目加快推进,蚌埠5G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对5G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我市于去年成立加快5G发展专项协调小组,加强经信、发改、住建、规划、环保、供电等部门间协作配合,汇聚支持5G网络建设的工作合力。一年来,我市一方面不断简化与5G网络建设相关的审批流程,组织推进具备条件的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工程,降低5G基站用电成本。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筑资源向5G网络设施开放,要求学校、铁路、桥梁、市政绿化区、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和区域向5G网络设施免费开放,大力推广应用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杆。
为切实解决5G基站“选址难、进场难、维系难”的问题,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通过召开专项协调会、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对5G基站建设“堵点”进行分类办理,盘点销号。围绕权属类型与问题类型,将涉及民营企业、个人的问题主要交由属地街道与社区进行协调解决;将涉及政府投资建设的建筑交由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协调解决;针对个别不配合情况,协调公安、消防等单位采取政府保护性施工,强制执行的办法予以解决。截至目前,已先后协调解决30余处“堵点”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提速5G网络建设,助力构建5G产业新生态。”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为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和建设规划,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起草的《支持5G发展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的若干政策》已经通过市委常委会,将于近期印发。组织编制的《蚌埠市5G站址专项规划(2020-2025年)》已提交专家委员会评审。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5G网络建设推进力度,加快基站联网组网,推动在5G技术在智慧城市、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充分发挥5G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引领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网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