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广聚项目。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征程上,淮南蹄疾步稳:今年1至5月份,全市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总投资60.66亿元;各县区园区5000万元以上签约项目达到100个,拟投资额230.66亿元。
按照“开发区+招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位一体的战略思路,我市克服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招商,坚持优化存量与做大总量、引进项目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加大工业招商和主导产业招商力度,不断优化政策供给、要素保障、服务效能等投资环境,确保招商力度不放松、招商服务不降温,逐步放大“洼地效应”。
聚焦产业突出“招商精准”
2018年6月签约,2020年3月开工,年产18000吨铜、铝高低压特种电线项目落户新桥国际产业园。投资约1.9亿元的背后,是韧劲与耐力的体现;
今年3月份签约,4月份动工,潘集区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总投资1.57亿元,彰显着速度与激情;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机遇期,聚焦建设“一廊五地”,谋划编制重点产业项目200个以上,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
围绕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装备、新型煤化工、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五大高端制造业,改造提升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制鞋、冶金、建材等五大传统产业,我市大力引进产业层次高、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大、延伸配套好的支柱型项目,积极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
今年4月,经皮给药冷敷凝胶产品技术研发生产项目落户淮南高新区,总投资超1亿元,主要用于研发生产舒眠冷敷凝胶产品。
今年5月,高端医药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淮南经开区,计划总投资约1.6亿元,一期项目年税收1000万元……
从碳四碳五碳九综合利用及苯乙烯项目、万向智能化轴承生产基地、花鸟鱼虫市场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到陕汽零配件产业园、环保新材料产业园、睿新创新科技产业园、懿福新能源专用车等一大批相关产业链项目正式签约,产业招商的联动效应正逐步显现。
聚焦创新突出“专业高效”
千亿规模的煤电化气全产业链产业,大数据、特钢、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煤系固废物利用5个百亿产业,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产业……围绕市委、市政府“1+5”战略目标,我市组建市产业招商工作队11个,促进我市产业招商工作由综合性招商向专业化招商的转变,由更重视资金引进向择商选资、围绕产业招商转变。
“我市还选拔人员调整充实6个驻点招商组,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为重点区域,发挥招商‘桥头堡’作用,合理确定产业承接重点,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链式承接产业转移。”市招商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市产业招商最关键的变革是打破了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通过组织领导、信息资源共享、督导协调、目标考核激励等机制综合发力,将原本孤立的招商引资活动催生了“化学反应”。
11个产业招商工作队不仅要收集整理产业内知名企业目录和重要客商信息,摸排、筛选招商推介项目信息,介绍县区(园区)与企业对接洽谈,加大跟踪对接力度。还发挥“排头兵”作用,通过加强与行业产业协会、重点客商的联系,做好本产业的宣传推介工作,积极邀请客商到我市考察、投资和洽谈项目,促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聚焦服务力促“落地生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不懈怠,一手抓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开启“不见面”招商,通过网上签约、传真签约等方式签约项目41个,总投资87.47亿元。
对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5亿元以上其他产业类招商项目,我市建立健全洽谈、签约、开工动态管理台账,实行市级统筹调度推进,提高项目落地率。
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原则,我市持续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保推进机制,对总投资1207.87亿元的41个重点招商项目,由市领导负责包保推进,不定期进行协调推进和督查督办,切实提高重点招商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
今年5月,安徽嘉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煤化工园区的聚苯乙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6.2亿元,一期二期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50亿元/年、税收2.5亿元/年。
1至5月份,全市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完成全年进度的40.91%。从数量上看,寿县9个项目开工建设,排名第一,总投资9.68亿元;从进度上看,大通区5个项目开工建设,排名第一,完成年度任务的83.33%;从投资额来看,淮南经开区8个项目开工,排名第一,总投资12.39亿元。
按照重大项目开工推进机制,我市落实重点项目“六个一批”推进机制和层级调度机制,县区(园区)不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议,加强重点项目现场办公。全程跟踪、限时办结、超时预警、办结销号制度……各县区(园区)纷纷快马加鞭,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