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海石化烯烃部中控室集中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建设周期约一年。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装置智能化水平,提高装置自控率和平稳率,推进高质量发展。
上海石化乙烯生产起步较早,是国内主要的乙烯生产企业之一。1977年7月建成后,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现代化石油化纤生产基地。首套11.5万吨/年乙烯装置的投产,对推动中国化工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0年4月,上海石化三期工程建设完成,30万吨乙烯装置建成投产,上海石化乙烯总产量达到41.5万吨,使中国乙烯总产量超过200万吨,位居当时世界第八位。
2002年4月,以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为龙头的上海石化四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新增乙烯30万吨,乙烯总产量超过80万吨。
此后,为响应上海市政府节能减排号召,2013年11月,上海石化关停了曾为解决全国人民穿衣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1号乙烯装置。
由于装置分步建设,目前,上海石化烯烃部2号、3号烯烃联合装置,各分布在老区和新区,共用3个控制室。由于设施建设年代久远,既不符合现行安全规范,又跟不上中央控制室集成化、智能化要求,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据该公司烯烃部总经理徐建伟介绍,乙烯是石化工业的龙头,乙烯装置的运行水平,直接影响到化工板块的经济效益。乙烯装置的高度自动化运行,需要一系列的自控系统、联锁系统进行保障,这就需要高度智能化的中央控制技术作支撑。当前,上海石化乙烯装置的全流程优化项目已经完成,具备了向先进水平挑战的条件,但是,已经运行了数十年的中央控制系统,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制约了装置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改造将体现几大亮点:一是控制系统全面实现国产化,助推“中国智造”。二是集大成的控制室,不仅节约资源、集中管理,而且为今后发展留下广阔的系统空间。三是新建控制室选址突出“以人为本”,抗爆性能更强,安全性能更高。
据了解,升级改造项目建成投用后,上海石化乙烯装置智能化水平将占据国内领先地位,中控系统能够自动应对各种数据变化,基本可以替代人工操作,可有效提高运行精准水平,解放生产力,为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乙烯装置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