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业大学与新河镇签约结对,借助高校的人才优势,为新河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更多“科技基因”“创新血液”,助推新河成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受疫情影响,我市企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负重奋进、加速提升的关键时期。经过前期走访对接,市科技局充分收集企业创新需求,探索企业‘出题’,院校‘破题’的模式,开展‘一校对一镇’专项助企行动,把各大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送入每一个镇(街道),深入每一家企业,实打实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技术力量。”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工业大学与新河镇的“牵手”就是“一校对一镇”助企行动的第一站。
当天的签约结对,吸引了美机缝纫机、绿驹车业等40余家新河企业80多人参加。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浙江工业大学温岭研究院院长潘柏松教授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切入点与路径”这一主题,从创造顾客、质量革命、精益制造、数字赋能、人才强镇、价值共生等方面为企业家作了精彩的专题讲解,引导企业积极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培育新动能,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当天,浙江工业大学与浙江飞旋泵业有限公司、台州北平机床有限公司现场签下了合作意向书。今后,双方将紧密对接、深化合作,将高校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浙工大将不断深化与新河镇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利合作,共同书写校地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一校对一镇”助企行动不是市科技局将高校资源引进企业、引进乡镇的首例,事实上,近年来,市科技局一直鼓励企业在自主研发上多投入,多和高校、科研机构及在我市设立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家团队联合开展高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找到新的竞争优势。2016年,我市成立市科创中心,就是为了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集聚高端学科、科技专家、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如今,入驻服务中心的单位已有12家,其中有7所大学、2个研究院(所)、2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1家省级泵与电机创新服务机构。截至目前,中心已服务全市企业2556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14个,签订各类合同316项,合同金额达1.3亿元,能撬动温岭上百亿产业杠杆。
在疫情的冲击下,温岭企业急需技术力量为其在接下去的市场竞争中积蓄能量。为此,市科技局加大服务力度,今年以来,通过引进的浙江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等9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为118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40家企业确定初步合作意向,签订合同4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当好‘红娘’,计划走进16个镇(街道)和东部新区,为企业和高校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提供‘桥梁’,为各地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