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万州区 > 文字新闻
我区建立“6+6+N”机制 394家民营企业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3-19  来源:万州时报  发布开发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民营企业大有可为。近日,记者从区工商联获悉,我区建立起“6+6+N”机制,鼓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争当家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94家民营企业累计投资14亿元,通过项目、技术、资金、产业等方式,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6+6+N”机制

  将“产业红利”送到家

  “现在一年的纯收入最少也有2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安逸哟。”万州区郭村镇三根村,青翠葱茏,群山如黛。坐在自家门前,村民王万荣一边拍着衣服上的菌渣,一边对记者说,满足的笑容在脸上流淌。

  三根村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产业结构单一。

  几年前,经区工商联牵线搭桥,郭村镇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王建华在三根村投资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黑杠花菇、香菇、玉木耳和灵芝等食用菌,由合作社免费为有需要的农户搭建种植大棚,同时垫付资金提供菌种,经公司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后,将大棚交给村民经营,食用菌收割时,合作社按保底价收购,村民有了收益再偿还公司的菌种钱。针对缺劳力的农户,合作社负责雇人代管,收益全部归村民,公司只收回成本。

  “合作社为我免费建种植大棚,我一共种了1000多袋香菇,自己没出一分钱,一年能赚六七千元钱,加上在合作社打工,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王万荣眉开眼笑地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让更多农民像王万荣一样有长久稳定致富的能力,我区建立起“6+6+N”对接机制,寻找村企、企企合作契合点,将“产业红利”送到村民家门口:第一个“6”,重点打造武陵镇黄金村、分水镇石碾村、长岭镇安溪村、龙驹镇梧桐村、长滩镇龙泉社区、恒合土家族乡玉都村等6个示范村(社区);第二个“6”,推动建设甘宁镇永胜村、龙沙镇黄金村、余家镇硝水村、白羊镇白羊社区、走马镇龙咀村、罗田镇阳河村等6个重点村(社区)村企联建向特色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N”,力争实现民企与全区行政村(涉农社区)对接全覆盖。

  义利兼顾

  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这些茶树每年能给我们一家带来3万多块钱的收入。”阳春三月,正是采茶的好时节。孙家镇兰草村村民吴家碧奔走在茶树间,采摘第一茬春茶。

  兰草村四面环山,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温暖的气候、充足的光照、充沛的水分,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过去,都是村民零星种植茶树,但管理不善、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佳,村民缺乏积极性。几年前,重庆市渝云峡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当地落户,

  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产业,在孙家镇的兰草村、天宝村、快乐村、槐花村建设面积达5000余亩的高品质茶园,不仅就地解决用工50多人,同时带动上百户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94家民营企业大力弘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精神,发挥优势,争做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羊”,累计投资14亿元,实施兴村项目463个。捐款捐物809万元,购买农副产品4543万元。通过企业经营活动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4121万元,培训各类人才1900人,用实际行动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条:袁家军胡衡华王炯程丽华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更好彰显现代化城市整体大美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