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消费品 > 文字新闻
委员建言:大力培育北京本土时尚消费品牌
发布时间:2024-01-23  来源:北晚在线  

  1月22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围绕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主题,16位委员走上主席台进行大会发言。从大力培育北京本土时尚消费品牌,到完善平台经济监管规则,再到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委员们汇智汇力,为构建首都经济发展新格局建言献策。

  “时尚消费品类中,北京本土品牌数量众多,尤其是老字号品牌众多,但市场影响力大、品牌知名度高的品牌相对较少。”来自经济界的市政协委员、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顾伟达建议,大力培育时尚消费品牌。

  他说,加快时尚消费品牌引进培育在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持续系统谋划、系统发力。应成立“北京品牌”建设促进专委会,选育认证一批实力强、潜力大、具有“首善标准”的企业及品牌,加快扶持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大、经济产值高、市场影响广的北京本土时尚消费品牌、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同时积极引进京外品牌,让更多知名品牌功能性总部聚集北京,实现北京品牌、中国品牌、国际品牌“百花齐放、百家繁荣”。

  他还建议,要持续打造北京文化味儿浓、国际潮流范儿足、科技互动性强的消费新场景,让消费者与时尚消费品牌有机链接。

  “北京市平台企业数量和行业规模均在国内位居前列,对北京市GDP增长贡献巨大。”市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发言,为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他认为,平台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在发展与监管之间寻求有效的平衡点。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则,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优化监管执行质效,分领域制定监管执行规则和标准,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平台经济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另一方面,应探索建立中间型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监管常态化和标准化建设。

  “要加强和优化政策引导,促进平台经济行业的持续良性发展。”安庭说,对平台经济应秉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的监管理念,在培育创新的过程中,引导企业合规经营。

  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荆志成代表农工党北京市委发言,建议积极促进健康消费,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体系,培育首都生物医药产业新增长极。

  荆志成说,应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促进健康消费专项方案,搭建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新兴健康服务业态,构建健身、预防、诊疗、康养全链条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健康服务从“治已病”向“防未病”前端延伸。

  他还建议,用足“两区”政策,叠加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政策红利,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提供机遇和平台。凭借物流保障、入境消费等便利性,建设国际化细胞治疗和基因产品临床研究与转化高地,形成首都生物医药产业新增长极。

  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赵宇,代表致公党北京市委发言,建议突破临床科技成果“走出来”瓶颈,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临床科技成果从医院‘走出来’还存在转化政策落地难、转化专业平台不足、产业集群生态环境缺乏等瓶颈。”赵宇说,相关部门应形成一套在临床机构能有效落地的指导方案,细化对外进行成果转化的程序,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推动政策精准落地,解决医生“后顾之忧”,激发医生转化科技成果的内生动力。

  此外,还应建设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医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建设医药领域的高质量园区,通过专业平台对接企业与医生,深耕临床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高质量生态环境。

  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发言,建议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交易体系,加快推动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

  “生态产品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类,需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在‘算出来、转出去、可持续’中实现受益者付费、保护者获益。”他说,应加强市场化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发展生态产品新业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体转型,并建立与市场化机制相匹配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

  “还应构建交易、监管、服务三分离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引入有效市场力量和竞争机制。”姚卫海说,推动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也可以为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蓄力,通过系列机制建设,实现生态产品可抵押、可融资,满足生态产品生产、流通、交易等主要环节的融资需求。

  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秘书长严为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发言,建议立足学生核心素质培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五育”融合发展。

  “部分中小学的生动创新实践可以积极推广,切实转变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唯学科’‘唯分数’传统应试育人观念,巩固‘双减’成效。”严为认为,应改变基于学科成绩的传统考评模式,发挥首都人才优势,研究确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不仅将学业成绩、全过程评价、核心素养、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要素纳入综合评价体系,还将之作为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标准。同时,落实促进“五育”融合发展的条件保障,推动高考中考命题全面走向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最大化压缩教师押题、学生刷题的生存空间,确保素质教育践行者从新型人才培养选拔制度中受益。

  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基础教学系经络腧穴教研室主任程凯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建议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他说,应制定中医药人才需求短期与中长期规划,医教协同,资源整合,针对基层服务、重点专科建设、科技创新等多领域,组织医教专家共同调研,建立需求侧与供给侧的交流机制,设立基层培训专项,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目前中医药已进入北京16区982所中小学课程,助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命观、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程凯还建议,要鼓励名师带徒薪火传承,促进基础教育将兴趣素质培养与科技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探索大中小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提高解决中医药重大基础问题的能力。

  “北京市农业中关村正处在夯基垒台、资源导入的发展阶段,科技资源聚集和创新成效初步显现,但创新生态体系依旧亟需构建。”特邀界市政协委员、平谷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永生发言,建议建设高精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助力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

  他说,应将农业和食品领域纳入北京高精尖产业体系,市科技、农业等部门积极推动农业领域国家级、省部级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地农业中关村。支持农业中关村所属区域与在京涉农大学、科研院所、专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合作共建农业中关村技术转移中心, 建设国际农业合作交流中心。

上一条:广西推进建材采信应用 产品质量将可追溯查询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